隨著雙創戰略推進,國內興起了創業大潮,許多城市跟隨政策驅動而冒出來的創客空間也愈來愈多——據估計到年底將達到數百家。它們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為創業者提供服務,推動創業者成功。
創客空間主要是為具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創客提供創作項目和交流分享創客作品的地方。
創客在進行作品創作的起初目的是新奇好玩,所以在創作時并沒考慮該作品的商業價值,更沒考慮將來是否會以此去創業贏利。
創客空間側重點:
1)動手制作東西;
2)參與的人們共同構成一個興趣社群。
創新驅動旅游產業變革,在新技術、資本、人才、市場需求和制度五要素共同作用下,我國已逐漸邁入創新發展新階段。創客是創新創業領域活躍的群體,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新生力量。
雖然創客空間這個詞現在貌似比之前接受度更高了,但是國內普通大眾可能極少有人知道,創客空間又還有很多種,并不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MakerSpace”這么簡單。比較明顯的一點是,創客空間因為自己的背景和創建者的目的有了不同的屬性。
在歐美地區,很多與創新創業相關的場所都有著鮮明的特性,我們可以稱之為“創新創業體系”。比如聯合辦公場所WeWork,孵化器YCombinator、500Startups,創客空間Noisebridge、Makerspace。創客空間是其中的一類,但并非具有創業屬性。同時,由于創客空間內的主要活動人群“創客”的屬性不同,也決定了幾個主要類型的創客空間。
創客空間給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們提供一個交流、研究的場所,為他們將創意轉化為現實產品做一個重要的物質支持(場地、設備等各種資源),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IDC立洋創客空間是以一種商業的模式進行運營,與外面的企業合作,進行項目的孵化。所以,對于人們未來的工作和社會發展打下基礎。通過創客空間這個平臺發現和培養各種研究人才和技術人才。